“嘀”——“小网格”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
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网格是嘀最小的治理单元,也是小网上传下达、联系群众的格解“神经末梢”。奎文区东关街道在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、锁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中有一套完整的层治践行逻辑——资源沉下去、问题速处理、理新民情全覆盖,密码通过社区“小网格”,嘀促进社区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。小网
奎文门下“马扎会”有事大家议。格解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凯 摄
重塑网格,锁基整合资源下沉
东关街道苇湾社区位于潍坊市中心城区,层治是理新目前全市较大的纯居民社区。“社区普遍存在老年人多、密码困难人群多、嘀小微门店多、人口流动性大、公共设施老旧、停车位短缺等问题。以苇湾小区为例,小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多。”东关街道苇湾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表示。一段时间以来,社区难以全面掌握重点人员信息,网格治理存在短板。
面对难题,东关街道创新搭建三级网格治理体系,在苇湾社区设置6个片区大网格、121个楼栋小网格、386个单元“微网格”,推进“织网”到单元,“扎根”进每户,持续深耕网格化服务管理,让社区治理向最深处扎根,向最末端发力。
在网格内部,实施“1+2+N”网格治理队伍建设。东关街道建立以社区“两委”成员为网格长,社区工作者、网格党支部书记为先锋网格员,物业管理人员、公益性岗位人员、社区民警、消防协管员、守夜人等为兼职网格员的三级网格治理队伍。
同时,东关街道聚焦“微网格员”队伍建设,落实“三长听四邻”,实施“睦邻”积分管理,年底评选“金牌三长”,提升治理成效,不断探索“微网格员”激励机制。
层层递进,全面整合资源,东关街道进一步激活人才队伍,实现“人在格中走、事在格中办”,以释放要素活力,赋能社会基层治理。
“平急结合”,治理无遗漏
“1+2+N”网格治理中,东关街道推动人、权、财、物等各类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扎根,将党建、民政、城管等网格整合成“一张网”,建立“平时”常态,“急时”应战的“平急结合”机制,为“平时治理、急时应急”提供坚强保障。
通俗一点说,也就是单元的事由单元长组织协商,楼栋的事由楼长组织,网格的事由网格长组织,整个社区层面的事由社区书记来组织,有条不紊,忙而不乱。“每个单元选出单元长,每个楼选出楼长,平时收集民情、组织调解协商,遇到急难险重,瞬间转变成应急队伍,参与紧急情况的处置。”马丽丽说。
在“平急结合”机制的支撑之下,东关街道处理各种事情更有底气,可以把每项服务做好做细做实,充分发挥出网格员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真正实现治理无遗漏。
收集民意,满足群众需求
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,也应是基层治理的“主人翁”。东关街道在探索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,以“民情全覆盖、民意全对接、民事全答复、民声全考量”为目标,以网格为治理单元,让上下治理资源有效整合,形成治理合力。
“既然他们每一方都有实际需求,那就让他们面对面、坐下来好好谈,把他们的意见收集起来,商量出一个好对策。”马丽丽表示。在东关街道,社区网格员每月都会对社区居民征集议题,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反馈清单,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类难题。
立足小网格、融入微服务、发挥大作用,东关街道借助网格全覆盖实现重点人群关爱、矛盾纠纷化解等功能,做到小事不出网格,大事不出社区,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,绘就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新图景。
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: 方文婷/文